轉貼-- 美國獸醫動物行為學會對於幼犬社會化的立場



美國獸醫動物行為學會

(American Veterinary Society of Animal Behavior)

對於幼犬社會化的立場

網址:www.AVSABonline.org

原文出處:http://www.avsabonline.org/avsabonline/images/stories/Position_Statements/puppy%20socialization.pdf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最早也最重要的幼犬社會化時期是在出生後三個月間,在此期間在儘可能考量到安全性,並且不致刺激過度,使幼犬呈現過度恐懼、退縮或逃避的行為之下,幼犬應該儘可能接觸不熟悉的人、動物、刺激及環境,因此,美國獸醫動物行為學會相信,幼犬在打完所有預防針之前就接受這類社會化應該成為幼犬照護的標準措施。

  由於幼犬出生後三個月內,牠們的社交性甚於恐懼,它成為幼犬適應陌生人類、動物和不同經驗的主要機會窗口,如果在這個重要時期缺乏完善或良好的社會化,日後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即可能提高,包括恐懼、逃避以及攻擊行為。行為問題是人犬關係中最大的威脅,事實上,行為問題是導致狗兒被送至收容所的首要肇因,美國三歲以下狗兒的頭號死因是行為問題,而不是傳染性疾病。

  雖然幼犬的免疫系統在這個時期仍在發展當中,相較於行為問題致死的風險,綜合來自母體的免疫力、預防注射及合宜照護的作法可使染病風險變得相當低。專攻行為的獸醫推薦,飼主應該善加利用所有安全的機會,讓年幼的幼犬接觸任何牠們未來可能接觸的各式刺激。三個月前就參加幼幼班是很不錯的作法,可增進訓練成效、強化人犬關係,也在染病風險降至最低的環境裡進行幼犬社會化。

  一般而言,幼犬最早在七、八週大(約兩個月大)即可開始幼犬社會化的課程,在幼犬上第一堂課及第一次驅蟲的七日以前,牠們應該至少已接種過一劑。在課程期間,預防針應該按時打齊。

 

參考資料:

1. Serpell J, Jagoe JA. Early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ur. In Serpell J (ed). The Domestic Dog, p.82-10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Freedman DG, King JA, Elliot O. 1961. Critical periods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dog. Science, 133, 1016-1017

3. Miller DM, Stats SR, Partlo BS,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ision to surrender a pet to an animal shelter. J Am Vet Med Assoc 1996;209:738- 742

4. Duxbury MM, Jackson JA, Line SW, Anderson RK. Evaluation of association between retention in the home and attendance at puppy socialization classes. JAVMA, 223 (1), 2003, 61-66

5. Eskeland GE, Tillung RH, Bakken M. The effect of punishment, rewards, control and attitude in obedi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s in dogs. Proceedings IVBM 2007;103-104.

6. Hilby EF, Rooney NJ , Bradshaw JWS. Dog training methods: their use, effectiveness and interaction with behaviour and welfare. Animal Welfare 2004;13: 63-69.

7. Bradshaw JW, McPherson JA, Casey RA, Larter LS. Aetiology of separation-related behavior in domestic dogs. Vet Record 2002;191:43-46.


社會化的過程

  幼犬從出生起就應該讓人手接觸,學習接受被人碰觸身體各個部位,並且儘可能讓牠們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類、社會化良好的動物、情境或場所等等。人們應該鼓勵幼犬探索、查看並且操弄周遭環境,互動式玩具和遊戲、各種地面材質、隧道、階梯等刺激可以豐富幼犬的環境。繁殖者或飼主出門坐車時應該儘可能帶著幼犬。為了保持狗兒的外向和社交性,這類接觸直到牠們長成成犬仍應該持續。

  幼犬社會化課程提供安全的系統化方式進行社會化,也可更快改善牠們對於口令的反應。每隻幼犬在開始上課之前應該已按時接種,且無疾病或寄生蟲。可能的話,教室地板材質應該容易清潔及消毒(例如室內環境),應該避免帶牠們到未經消毒、來往狗兒數量眾多但不知接種或健康狀況的狗狗公園或其他地方。

  上課或到府家教的訓練應該以正增強為主,經常以稱讚、拍撫、遊戲和零食作為奬勵,原則一致的正向訓練較少出現行為問題,服從性也較佳,但利用處罰或鼓勵飼主當老大的訓練方法則不然。

  人們必須規劃出時間讓幼犬獨自把玩最愛的玩具,或者在安全的地方(例如籠子或圍片內)睡覺,這麼做可教導幼犬自己找樂子,有助避免狗兒過度依賴飼主。在狗兒滿一歲前持續提供各種不同的經驗,這也有助避免與飼主分離時的相關問題。

  利用籠子或圍片適度拘限幼犬活動,這種訓練有助確保幼犬有個可以待在裡頭、可供休息的安全地點。

  當幼犬因為住院或搭機坐車而必須被關籠時,習慣住籠子的狗兒較不會出現緊迫,籠子應該作為讓狗兒安心或遊戲的區域。

  充足的早期社會化和正增強訓練對於避免行為問題及改善人犬關係可以發揮很大作用,雖然出生後三個月間是幼犬一生中最重要的社會化時期,如果幼犬飼主錯過了這個黃金期,我們仍強烈鼓勵飼主繼續讓幼犬多多進行對不同人類、寵物和地方的社會化,然而,如果幼犬已出現恐懼,飼主應該尋求獸醫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米克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